北京市海淀区紧抓四个“注重”,切实提高文明实践阵地使用效能-九游会俱乐部

九游会俱乐部-九游会网址j9  
最新要闻    图片新闻    公告公示    文明创建    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    专题集锦   评论博文   讲文明树新风   文明播报    县区动态    魅力三明    三明人文        他山之石        道德模范      我们的节日   
  您所在的位置:九游会俱乐部-九游会网址j9 > 他山之石
北京市海淀区紧抓四个“注重”,切实提高文明实践阵地使用效能
[精神文明导刊]         2024-08-15 11:18:00        字体显示:

  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重要阵地,是文明实践的载体和依托,用好用活、切实提升文明实践阵地使用效能是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课题。北京市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坚持立足“首都站位”、对标“首善标准”、弘扬“首创精神”,注重从资源统筹、因地制宜、问题导向和创新机制等方面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文明实践阵地使用效能,确保文明实践始终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成为凝聚民心民力的坚强堡垒,成为接地气、有活力、可持续的百姓之家。

一、注重统筹资源,丰富文明实践活动内容

  北京市海淀区积极统筹区域科技、教育、文化等优质资源,围绕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开展多领域、多品类的文明实践活动。

  一是搭平台、汇资源。将43家区级委办局纳入实践中心成员单位,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成立北京市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联盟,联合区域32所高校以结对形式走进实践所、站,开展理论解读、科技助老、公益课堂、童书阅读等志愿服务;设立联想未来中心、海淀(中关村科学城)城市大脑展示体验中心、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等118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拓展服务空间。

  二是建队伍、聚合力。成立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组建“2 9 n”志愿服务体系,统筹机关单位“党员志愿指导员”和社区宣传文化组织员2支队伍,汇聚理论、文化、教育、科技、卫生、法治等9大类文明实践志愿队,以及“中关村”科技创新类、“三山五园”生态环保类等n支特色队伍,共1800余支文明实践队伍,志愿者超111.2万人,汇聚了强大的服务力量。

  三是建机制、见行动。制定区领导挂点“包片”机制,确保高位协调调度,推动资源下沉。将文明实践绩效考核纳入“文明单位”等考核内容,以绩效考核机制推动文明实践成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探索央地校地军地异地结对共建机制,引导驻区中央和市级单位、部队、高校资源“一对一”直接输送到实践所、站。形成“一月一主题”文明实践推动日机制,实现活动系统化、常态化。2024年度,海淀区制定印发推动日活动方案,以“文明之城”“文明之光”“文明之风”“文明之歌”四季主题,整体统筹谋划,实现文明实践活动全年不停歇。

二、注重因地制宜,提升城市文化文明品质

  北京市海淀区城区和乡村并存、校区园区社区比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注重针对不同类型群体分类施策,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多样化需求。

  一是建设“一街一品”,形成特色阵地集群。依托中关村村史馆、上地中关村软件园等阵地,打造“科技范”实践所集群;围绕三山五园、纳兰文化、曹雪芹文化等阵地,打造“文化范”实践所集群。同时,有针对性地支持打造独具红色文化、民族文化、非遗文化等文化特质,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功能健全、服务高效的文明实践品牌阵地,以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二是扶持地域特色项目,打造文明实践“精品超市”。在学院路街道打造高校马院进社区的“院长讲习”活动,让新思想走出殿堂,“飞入寻常百姓家”。打造清华大学和东升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合作的“清升读书会”、中国人民大学和海淀街道合作的“书香人海”读书会、首都师范大学和甘家口街道合作开展的“甘心相助”公益课堂等精品理论学习项目,构建了高品质的文明实践“精品超市”。

  三是开展分层化、分众化服务,构建“全民文明实践”格局。用好地区优质资源,满足群众对科学普及、文化文艺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和爱好,动员群众加入文明实践、形成全民参与态势。如,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打造“格致论道 • 海淀”科学家演讲、“未来少年”青少年科学演讲、“两弹一星”精神主题活动等科普品牌;深入联想未来中心、尚东数字谷等科技园区、科技企业展厅开展“少年科学宣讲团”训练营活动,搭建科技爱好者共享舞台。与央视总台结对合作,针对中小学生打造“学而时习之”文艺思政课。与驻地高校合作,开展“中关村毕业季大学生音乐节”等文化活动。

三、注重问题导向,着力提升文明实践服务效能

  北京市海淀区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深刻剖析自身在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开展务实管用、广受欢迎的服务项目,让文明实践阵地真正成为实用性强的为民服务阵地,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

  一是构建文明实践“生活圈”,构筑基层服务新格局。依托1个实践中心、29个实践所、641个实践站、118家实践基地,构建了功能完备、快捷便利的文明实践“15分钟生活圈”。协调链家门店、便利蜂等临街商铺设立220余家“友邻志愿服务驿站”,开展新思想加油站、小哥驿站等40余项志愿服务。探索文明单位、文明商户、文明榜样加入文明实践友邻互助服务项目,让文明实践服务“就在身边”。

  二是拓展海淀友邻“朋友圈”,探索共商共建新机制。大力弘扬“互信、互助、互爱,共建、共治、共享”的友邻精神,打破社区限制,向周边商户楼宇、园区院所等区域延伸,形成“大社区”概念。构建“社区 周边商圈”“社区 商务楼宇”“社区 驻区高校”“社区 科技园区”“社区 科研院所”“社区 跨省市共建”的六大“友邻朋友圈”,解决了共享单车影响居民生活、大学生社会实践机会少、园区职工就餐困难等各类难题,扩大了“海淀友邻”朋友圈。2023年,北京市海淀区在中央文明办、首都文明办指导下,探索了辖区内甘家口街道和贵州省施秉县的结对新模式,实现了文明实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三是打造“大家商量着办”机制,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坚持走到百姓身边,探索建立了党建引领、多方参与的“大家商量着办”协商议事机制,始终“围着基层转”,让文明实践站成为群众协商议事、沟通交流的基层阵地。如万寿路街道围绕环境治理、违建拆除等主题召开社区议事会,推动解决了小区停车难、物业效能低、便民资源分散、社区老年就餐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探索了基层治理的新方式。

四、注重创新机制,着力支撑海淀高质量发展

  坚持敢为人先、矢志创新的中关村创新精神,积极探索文明实践新路径、新模式,以文明实践凝聚创新动力,支撑北京市海淀区建设“文化强区”,勇当首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一是探索“科技赋能”的高效路径。依托海淀“城市大脑”,开发建设了“北京市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管理平台”,探索利用vr虚拟现实、lbs(基于位置的服务)、大数据、智能推送等先进技术,整合了8000余节慕课、20余个在线vr展厅,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依托平台常态化开展文明婚俗、文明交通、文明养宠等线上每月话题互动活动,实现了“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二是探索“文明实践 ”融合模式。积极适应新时代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探索理论宣讲、文化服务和志愿服务相融合的“文明实践 ”活动模式,依托每月文明实践推动日,搭建活动平台,带动区市场监管局、区地震局、反诈中心等各领域委办局加入文明实践队伍,联合开展反诈防骗、自救避险、医保政策、地震知识、应急救援、食品安全、文化旅游等为民服务,坚持在服务群众中践行新思想、弘扬新风尚。

  三是探索青年思想引领新形式。打造“后厂直播间”“发光计划”等文明实践品牌,引领青年人加入文明实践。如,在科创企业聚集的上地地区开展“上地青年新质说”活动,从产业赋能、科技赋能、创新赋能等方面生动阐释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和实践,让新思想走进青年人心里。在四季青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读书会”,让企业青年在思想理论的浸润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力量。

  下一步,北京市海淀区将继续发扬中关村创新精神,发挥科技、教育等资源优势,大力弘扬邻里守望、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不断探索文明实践服务群众的新方法、新路径,最大限度引导群众全员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创造性地做实做活新时代群众工作,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进一步提升文明实践阵地的使用效能,在海淀形成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焕发历史主动性创造力的生动实践,提升城市文明品质,为打造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齐慧超系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来源:《精神文明导刊》,2024年第8期

 
 好 人 榜          更多>>
 
图片1.jpg
 
龙荣根.jpg
图片1.jpg
 
王贵珠正像.jpg
   创 城 简 报     更多>>
创城简报2012年第25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4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3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2期
 创建工作交流        更多>>
创建工作交流2016年第1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4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3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2期
主办单位:中共三明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九游会网址j9的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