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留住乡音乡情-九游会俱乐部

九游会俱乐部-九游会网址j9  
最新要闻    图片新闻    公告公示    文明创建    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    专题集锦   评论博文   讲文明树新风   文明播报    县区动态    魅力三明    三明人文        他山之石        道德模范      我们的节日   
  您所在的位置:九游会俱乐部-九游会网址j9 > 三明人文
尤溪:留住乡音乡情
[三明日报]         2024-01-19 10:58:00        字体显示:

  尤溪是千年古县,位于福建5大方言区交界处,境内方言复杂多样,存在明显区别的方言就有7种,另有两种小方言岛,是省内方言最为复杂的县份之一。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独特底色,是游子和家乡最紧密的乡愁联结,研究方言就是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留住乡音乡情。在尤溪,就有一位长期致力于方言研究的有心人,他叫张其兴,这位退休高级教师是目前县内唯一能用国际音标标注方言的人。多年来,他先后参与编写了《尤溪县志》方言志、《尤溪县方言志》,新编的《尤溪县城关方言词典》也将出版。近日,记者上门拜访了他。

 

  立志深学方言

  初见张其兴,他头发花白、脊背弯曲,但说起话来字正腔圆、铿锵有力。在他家中客厅向阳处,一张斑驳的旧书桌格外引人注目,书桌右上角堆放着《老年文摘》《教育文摘周报》等诸多刊物,书桌桌脚是他特意用木板垫高了,这方小小的天地,就是他日常工作的地方。“现在手会抖,垫高桌脚是为了让手臂完全撑在桌子上,避免写字时手抖。”张其兴说。

  张其兴今年77岁,是尤溪县城关人,1966年毕业于南平师范学校普师专业,毕业后被分配至尤溪县坂面镇街面小学任教。那时,尤溪人多数讲方言,这给他日常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诸多不便。

  有一次,他到学生家中家访,回程时家长用街面话对他说:“先生,您慢慢走。”当下,张其兴觉得很诧异:“他说的这句方言,是城关话里‘快快走’的意思,我没听懂,只好点点头。”回到学校后,他立刻向校长请教,方知其真正的意思。“没想到各乡镇的方言差别这么大!处在方言区,就必须懂方言。”自那时起,张其兴便下定决心学习方言。

  20世纪70年代,著名语言学家李如龙,多次来尤溪开展方言调查,开展普通话推广工作。这期间,张其兴结识了李如龙,学到了诸多方言学的知识。1981年,李如龙在建瓯主持举办全国汉语方言研究班,特邀张其兴作为尤溪话发音人,全程旁听学习,不仅学习了用万国音标标注方言,还对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个性与共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方言到普通话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以用方言来指导普通话的教学。”1978年,张其兴被选调至尤溪县教师进修学校担任教研员,开始面向全县培训教师。同时,他兼任三明师范学校78届、79届、80届三届尤溪分班的汉语拼音教学工作。为了教好普通话,每次上课前,他都会提前查看学生花名册,了解其所在地区,根据不同地区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个别辅导。他还整理出了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常见的异同规律及范例,让大家每日诵读,学生们的普通话进步得很快。

  为尤溪方言留志

  1985年,尤溪重修县志,首次决定加入方言志,县领导找上了张其兴。此前从未有人系统地整理记录过尤溪方言,面对这项大工程,张其兴决定寻求李如龙教授的帮助。

  当时,李如龙身在福州,为了方便找他讨教,张其兴在福州住了大半个月。“我白天写稿,晚上送到李教授家里,第二天再去把他改过的手稿拿回来。”经过两人共同努力,方言志的初稿达到了近6万字,涉及尤溪城关话、新桥话、西洋话、洋中话、中仙话、汤川话、街面话7种方言,涵盖尤溪方言声韵调系统、同音字表、文白异读、连续音变等诸多内容。

  6万字的初稿,远远超出了县里3万字的要求。为此,他多次拜访县志办,阐述方言志的重要性,初稿内容得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下来。

  2013年初,在时任尤溪县政协主席周培春的动议下,尤溪县志办决定专门编写一本《尤溪县方言志》,有方言志编写经验的张其兴成了不二人选。

  “方言志是留给后人的,此事责任重大,我的专业知识不够,一开始并没有答应。”张其兴说。方言志涉及面广,还需要方言专家和熟知历史文化、风俗民情的本地人协助。

  张其兴再次想到了李如龙,“我已经10年没和李教授联系了,那时手机已经很普遍了,而我只有他的固话号码,没想到电话竟然打通了。”李如龙不仅欣然同意帮助方言志的编写和指导,还邀请他带的博士生邓享璋和林天送共同参与,这令张其兴感动不已。

  随后,张其兴和几位专家负责记录整理尤溪7种方言的声母、韵母、声调、例字等。尤溪县志办广泛采集方言语料,聘请不同方言区的本地人作为发音人,并将发音音频制作成光盘。

  成稿发往出版社时又遇到了难题。为了探寻方言语素的本源,书中有些方言词为繁体字或本字,生僻难懂,不符合出版要求。张其兴想了一个办法,在这些字的背后加上括号,括号内注明现时规范的字,并用加注予以说明,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

  2015年《尤溪县方言志》顺利出版,全书40万字,不仅系统留存了尤溪的7种方言,也给语言学家提供了研究样品。

  古稀之年再披甲

  《尤溪县方言志》有了,能否进一步补充完善,编出一本属于尤溪的方言词典?2017年,面对李如龙教授的殷切期盼,古稀之年的张其兴和林天送决定合作编写方言词典。

  张其兴长期生活在尤溪中心城区城关镇,熟悉城关方言,随着城乡融合发展,城关方言已经成为县内通语,经综合考量,他们决定编写一本《尤溪县城关方言词典》。

  方言是古代文化的积淀,编写方言词典并非易事。“一是要找到方言语音对应的汉字,二是要尽可能找到对应的本字,只有读音和意思都对上才行。”张其兴说。他手边常备《说文解字》《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有时为了考证一个本字、标注一个古音或者写出更加完整的义项,一个词要推敲两三天。实在找不到的生僻词,他会画一个方框,标注读音、例词、例句等,再邮寄给林天送帮忙查找。

  难题远不止这些。2017年初,就在张其兴准备编写词典的时候,身体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他患上了胃癌,必须马上进行手术,为此不得不搁置下心心念念的词典编写工作。术后,由于绝大部分胃被切除,他每顿饭只能勉强吃下1汤匙多的食物,还经历了漫长的化疗期。旧病未愈又添新疾,2019年,他又查出了肺部结节,接受了一场凶险万分的手术,“那场手术,我险些丧命,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住了1个多月。”

  生病期间,张其兴曾对家人说:“赶紧抢救!要不然方言词典就没人写了。”那段时间,一旦身体情况有所好转,他便会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编写词典。家人心疼他,劝他好好休息,他却说:“我是唯一能用国际音标标注尤溪方言的人,我不做,谁来做?”

  从2018年到2022年,《尤溪县城关方言词典》的编写历时5年,成稿时近70万字。因为黄斑变性,张其兴的左眼几乎看不见,词典的初稿是他戴着眼镜、拿着放大镜,一字一字手写出来的。“我写好初稿,寄给林天送老师,他负责修改录入电脑,再打印出纸质版寄回来给我,像这样一来一回先后修改了13稿。”张其兴说。

  除了词典编写,张其兴还做起了发音人,将词典涉及的1万多个词汇、例句等一一用城关话录音。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保证最佳录音效果,他选了家中最安静的一间房间,紧闭房门,再用棉被堵住窗户,就连盛夏也不开空调,常常热得浑身是汗。

  《尤溪县城关方言词典》成稿后,张其兴将自己最满意的一稿寄给了李如龙教授。除了收集有丰富的尤溪方言词汇,这本词典还严格区分了文白异读,每一个字都经过认真考释,充分反映了方言词语的立体面貌,李如龙通读全稿后,给出了很高的评价,还特意作了序,序中写道:“在闽方言已有的词典之中不但毫不逊色,可能还是规模最大、质量上乘的一本。”

  “有了《尤溪县方言志》和这本即将出版的《尤溪县城关方言词典》,尤溪方言已经能用文字和有声语言的形式完整保留下来了,我没有遗憾了。”目前,张其兴完成了尤溪方言的同音字表扩容,若是《尤溪县方言志》再版,这些内容就能直接更新了。此外,他还单独整理了城关方言的多音字表和生僻字表,打算做成单行本,以便读者查阅。 

  来源:三明日报(尤溪记者站  王琨  陈建荣  文/图)

 
 好 人 榜          更多>>
 
图片1.jpg
 
龙荣根.jpg
图片1.jpg
 
王贵珠正像.jpg
   创 城 简 报     更多>>
创城简报2012年第25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4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3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2期
 创建工作交流        更多>>
创建工作交流2016年第1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4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3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2期
主办单位:中共三明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九游会网址j9的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