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行迹之台溪福廷坑-九游会俱乐部

九游会俱乐部-九游会网址j9  
最新要闻    图片新闻    公告公示    文明创建    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    专题集锦   评论博文   讲文明树新风   文明播报    县区动态    魅力三明    三明人文        他山之石        道德模范      我们的节日   
  您所在的位置:九游会俱乐部-九游会网址j9 > 三明人文
三明行迹之台溪福廷坑
[三明市社科联]         2024-04-09 16:24:00        字体显示:

  福廷坑,原称“赫腾坑”。相传,邱氏家族原居住村口是个山洞,山涧边长有一棵巨大赫藤,只有邱氏族人或由邱氏族人带路,它才会自动垂下,成为一座通行藤桥,人们称“赫藤坑”。元代,邱氏世华公考中进士,任广东潮州府经历刺史,家中妻子思夫心切,按术士“只要把鸡血涂在赫藤上,丈夫就会回来”指点,洒鸡血于藤上,藤桥失去灵性再无法收放。

  清康熙年间刘宗枢纂修《尤溪县志•舆地志》曰:“常平乡。二十五都,县南七十里。统图三,盖竹、后地、台溪、云水村、赫腾坑。”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章复旦新修、金涛续修《尤溪县志•建置沿革》和民国卢兴邦修、洪清芳纂《尤溪县志•疆域》又名“黑腾坑”;《1953年底行政区划表》云:腾园村,系黑腾坑与园兜村各取一字,名为“腾园”;因方言“藤”谐音“廷”,《1955年底行政区划表》改称“廷园”,并在《1956年底行政区划表》上隶属坂面;《1959年6月底行政区划表》标注:台溪公社下辖“福廷坑”等生产大队。因“赫”“黑”方言谐音“福”,故1949年尤溪和平解放后,改为福廷坑,并沿用至今。

  据蒋氏族谱考证:唐禧宋年间(874-887年),时任江州刺史蒋高为避“黄巢之乱”,携眷入闽。其后裔松五于南宋初(1127年)迁廿五都福廷坑,至今已895年,繁衍44代,人口达70余人。随之而来的是邱姓,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邱兆庆只身从福州侯官到尤溪寻馆,后娶赵氏因亲就居廿五都“黑藤坑”,创基建业坑头。明洪武元年(1368年),其九世孙邱海三因拒交官府苛捐杂税,并绑架尤溪知县三日,致祸牵全族,被延平府差军捉拿,101族人于坑头遭官兵杀戮,39个兄弟幸存无几,连夜逃往闽清、德化、大田、永泰、南平等地。元至正初年(1341年),林禄后裔昺四由白泉“荣驷坊”迁黑藤坑岭兜上头园,生二子,长子新五,次子新六。新六生二子,长宗一,开基福廷坑山吉,为山吉林氏始祖,至今已繁衍28世、70户334人。《福廷坑村志》载:余文宣(又名富九)于明洪武初年(1370年)自幼与兄富八来尤溪打铁谋生。富九挑货郎担奔游四处,至廿五都福廷坑对面墘屋小筑数间暂住,后于凤林尾建房,至今已652多年,繁衍二十二代、18户70多人。黄姓是福廷坑村第五个姓氏,《福廷坑村志》载:世清于明嘉靖年间迁居二十五都福廷坑高岑头,不数载又移居卓厝洋。至今已500多年,传16代20多人。此外,明隆庆(1567年),陈氏赐实公迁山斗坑居住。   

  福廷坑仍保留较好宗祠有:蒋氏宗祠,位于上廷自然村洋面右山,依山而建,坐癸兼丑,1950年重建为土木结构,建筑面积约450米;2013年以钢混结构屋顶流璃瓦,仿古建筑重建。林氏“應瑞堂”,坐辛向乙,2008年全面修缮,总占地面积800平方米,正房5个单元,书院围墙,单檐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右边有护厝,正厅及前廊地面均用三合石灰土硬化铺面;门前有埕抖,用鹅卵石砌面,前置池塘一口,占地面积16平方米;后有花台,用石头砌成。林氏宗三后裔桥木所建“聚兴堂”,始建于清康熙初年,坐巽兼辰,向乾兼戌,几度翻修鼎建,占地400平方米,正厅面阔3间,进深5柱带前廊,单檐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建国后为“福廷坑小学”,1979年因公路建设需要被拆除。余氏“资始堂”,由余文宣于明洪武初年所建,位于福廷坑坪尾蛇眼处,坐乾兼戌,出水丁未,建筑面积187平方米。明正统年间重修,扩大上下埕斗、大池塘、扶厝等。1953年,屋宇倾斜,墙壁废坏,重建土木结构,占地面积约237平方米。2016年改用砖木结构,仿古建筑,屋面流璃瓦,屋顶塑造双凤呈祥、梅花盛开、神兽奇行、雄狮称霸、金鱼戏水、福降仙桃等。

  “玉成堂”建在蛇形“七寸气堂”正中,为上吉之地。大厅正房樑柱、斗栱、挡板看似陈旧,黄色泥墙斑驳脱落,但年代并不久远。左右书院和一进厅堂保留清代建筑风格,顶上飞燕脊,与正房滴水瓦相接处筑有挡溅墙,呈上窄下宽四层相叠状,里外侧面绘有绿、赫黄、黑三色图案,或向日葵、牡丹、绿叶、果实等各式花朵,或泥雕、人物、珍禽、耕牛等图案。挡溅墙正面方框内留白底墨字诗词,右边字迹清晰,为宋代汪洙《神童诗》:“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万年书。”左边雨水侵蚀严重,为唐代贾岛《寻隐者不遇》诗。一进厅堂与大厅正房相比,更低矮狭促,面阔五间,明间后两侧门窗木板镂空雕刻“福”“禄”两字。次间开上圆下方窗户,圆窗窗棂交叉斜架,方窗窗棂为竖条,取意天圆地方,寓意天地人三才同生并存。次间墙上贴有《捷报》:“贵府相公林名应先旨恩授国子监元应南北闱乡试期满仍赴州县左堂高中学都分报”。五石阶到下埕,下埕之右前斜开一四柱大门,纳西北财气。大门保存原貌,但围墙为新砌砖缝,两者极不协调。

  围墙外有座二层老房横拦在正前方,从木质颜色推断,应与“玉成堂”同期所建。其缘由想必与“玉成堂”前无案山地势倾斜而下无遮拦有关,围墙不足以阻煞气,故而建屋在前,堪比案几、案山,消除邪气入侵,又在前下方遍植名贵树木进行二重防护,确保“玉成堂”之安全。该“案房”一层用土墙围实,中开一门,用于堆积杂物;二层共七间,走廊置于前,在右侧后从路架一木板桥通向前走廊。房内尚遗留有张贴国画、对联、喜报等,多已严重破损,残缺不全。如“喜报□□相公林名钟延平府正堂张□□以明经考取第□□院入泮”。对联:如上联“日日皆如此如此如此也好”,下联“年年是只样只样只样何妨”;上联“文章移造化”,下联“忠孝作良田”;上联“教子有何方总是勤俭”,下联“为人无别想不过名利”。屋内窗板还贴了一张较为费解不易辨认的古代草码或商码记数法。据了解,古代以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十等十个符号分别代表1、2、3、4、5、6、7、8、9、10十个数字,自引进阿拉伯数字后,这种商码就弃之不用了。   

  福廷坑古迹寨楼有:牛洋寨。位于福廷坑水尾河段朝东之处牛洋田中间,始建于1941年春,建设面积8000平方米,三层土木结构,四周围墙,中设天井,房间共有120间,可居住、可防匪,造型独特。1978年牛洋古寨被拆除开田,已无迹可寻。后龙山寨。位于后龙头顶,始建年代无考,为余、林先祖共同兴建。四周墙基尚存,长约76米,厚约1.3米,高约3.6米。对进墘古寨。位于对面墘第二座平缓山地上,原为蒋、余先人兴建。尚存墙基石门,宽约4.6米,高约1.3米,占地面积1.2亩,寨之后门可见长约16米,厚约1米墙基。福兴堂炮楼。位于福廷坑村溪头洋,于清光绪十七至十九年间建造,占地面积108平方米,建筑面积266平方米,可容纳三百多人。

  炮楼坐落于“福兴堂”右侧,坐西南朝东北,左侧背靠山,正门朝“福兴堂”开立,背面及右侧靠深水沟和连片稻田。墙基为块石砌成,用土墙夯筑,墙体厚0.68米。右侧有凸出1米角楼,用于防卫。楼内建筑分上下三层,每层有楼梯相连。正门为一道丈余高方形大门,铆有铁板,顶上设有两处灌水孔。墙体四壁布有16个瞭望窗、32个射击孔,高6.8米,居高临下,全方位对外瞄准射击,具有很强防御性。

  1931年8月,按照总前委“第四军(缺一师)集中后,即速以全力取便道进沙县,迅速分散筹款,然后分到归化、永安两县,筹款数目四十万。”红四军一个连在宋裕和同志带领下,进入尤溪筹款,腾圆保百姓共捐粮食5000多公斤,大洋1.3万元左右,赶制了100多双草鞋,并积极帮助红军将粮食送到筹款处粮仓。“积盛堂”墙壁上仍完好保留内容丰富的红军宣传标语:“同志们不要怕红军是救穷人的军队”“□□□□的武装红军丙6宣”“工人要有罢工有自由□□工人实行八小时□□增加工钱红军丙□”“农民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农民起来实行土地革命红军丙6宣”“农民起来打土豪分田□□□土革命红军丙6宣”“反对日本□□□□進□福建!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红军□”,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34年春,红军第二次途经福廷坑,驻扎在西吉书院,建立尤溪四区西吉乡苏维埃政府。1934年7月26日,红七军团经七官场、大头桥、凤山,抵达西吉村,部分驻扎在西吉书院,在墙上刷写标语,至今尚存:“国民党帮助豪绅地主收税,红军要帮助工农群众分田地”“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国民党是豪绅地主的军队”“消灭卢兴邦残部□□□”“红军与苏维埃是真正抗日反帝的力量!”“红军是工农的军队!”等。次日,红七军团继续踏上征程,经福廷坑、桃坪,往洋头、莒洋一带而去。

  来源:三明市社科联(作者 刘友水)

 
 好 人 榜          更多>>
 
图片1.jpg
 
龙荣根.jpg
图片1.jpg
 
王贵珠正像.jpg
   创 城 简 报     更多>>
创城简报2012年第25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4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3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2期
 创建工作交流        更多>>
创建工作交流2016年第1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4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3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2期
主办单位:中共三明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九游会网址j9的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